top of page

选择国际高中三问三答

EdTinker

Photo taken in Anting new town on March 23, 2022.


经常被问到关于家长如何帮孩子或者说孩子本人如何选择国际高中的问题是。有些问题是每年都会反复出现的。这里记录的是我最近被问到三个问题,一个是什么是好的国际高中,第二个是为什么要选择体制外的国际高中,第三是我的孩子适合哪一个国际高中课程。对这些问题其实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回答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教育是很复杂的事情,不像数学或者物理可以用某些特定的定理或原理来确定地解释的。教育的复杂性还在于它包含了人的情感因素,人对某些事物和做法的喜欢或认同有时候不全是理性的。


什么是好的国际高中呢?


一个好的学校可以有很多指标去衡量,家长是没有必要像国家督学那样面面俱到地去评估一个学校的。家长最容易看到的,也是一个学校最容易改变的就是其硬件条件了。硬件靠花钱基本就是可以做到的。一个国际高中的教学楼、教学设施、和学生生活和活动场地怎样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


第二个家长比较容易看到的就是师资团队,其中也应该包括管理团队。这些老师和学历背景如何,有多少博士和硕士,是否有丰富的国际课程教学和管理经验,带了多少届毕业年级,接受了哪些正式的培训等等都是决定这个管理和教师团队实力的因素。由于是国际高中,必须要看一下这个团队的国际化程度,不然再好的国际课程也会像中考高考一样去实施的,对孩子来说是失去了更早接触原汁原味国际化教育的机会了。另外,教师的稳定程度也很重要,比如说IBDP和A-Level都是至少两年的学习过程,教师在中途离开是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的。


家长容易了解的第三个方面时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育理念。我觉得家长在了解一个学校的课程和理念之前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理念,也就是说你希望把孩子往哪个方向去培养。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使用特定的课程,用特定的方式实施教学和学生教育。家长和教育理念要跟学校提供的基本一致,否则日后再沟通也是很难协调的,毕竟一个学校的教育不可能按照个别家长的诉求去做很大的改变。比如说,有些家长就喜欢比较应试的国际高中,而有些可能更加注重孩子的全人发展,我也听说过有家长强调高中阶段的快乐生活的。我觉得这样的学校也都是有的。以注重全人发展的学校为例,家长可以去了解一下学术课程开始得是否完整、学生对课程是否有一定的选择度、学生的非学术类的活动是否有系统性地指导、以及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家长还可以观察一个国际高中的学生面貌。这样的观察可以由多种渠道,包括学校的开放日、学校的媒体、一个社会机构或媒体对学校的宣传等等。通过这些观察可以大致了解到孩子以后可能跟什么样孩子一起学习。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同伴之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学校努力建设良好的整体学习氛围的同时,一批本来就正气向上的学生更容易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当然了解所有学生的情况是不太可能的,那么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学校的学生领袖,看看他们是怎样的人,具备了哪些素养,是不是可以成为你的孩子的学习榜样。还可以看看学校历届或者现在的学生群体中那些在某些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比如竞赛尖子、高分学霸、以及被顶尖大学录取的学长等等。


我所在的华双正在不断优化招生流程,并通过奖学金等方式,吸引更加优秀的学生进入我校的国际高中就读。学生在校期间,我们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和学生社团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自信而成功的学习者。同时,我们也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各种高水平的学术竞赛,运用他们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未来升学增加筹码,也为学校争光。我们努力保持管理和教师团队的国际化程度,并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通过校内外的各种培训,建设一支稳定、合作、和高效的团队。


为什么要选择体制外的国际高中呢?


我觉得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原因,即家长主动选择和家长被迫选择。


主动为孩子选择国际高中的家长本来就对国际高中教育,还有西方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有很高的认同,他们坚信国际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未来的发展。他们形成这种信念的原因可能是自己的学习经历(当年留学海外后又回到国内的家长属于这类),也可能是通过身边亲友及他们的孩子了解国际教育,当然也有通过媒体上对国际高中和海外大学的描述而形成的。


国际高中的教育教学有很多体制内学校所不能替代的优势。一般而言,国际高中的语言教学,即双语教学的优势是显然的,毕业生的英语能力肯定是远远超过体制内高中毕业生的。英语能力和双语能力是未来职场的硬核竞争力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际高中的学生有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开放的思维,这和国际高中的课程开设和国际化教师团队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国际高中的学生有更多的高阶技能的培养,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之外,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独立的学术研究、小组合作和将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问题,这和国际课程的课程要求和海外大学的入学要求相关联。作个类比,从某种程度上说,海外大学的录取标准就是国际高中的教育教学的“高考指挥棒”。国际高中的学生进入的是一个不同的于国内大学体系的赛道,直接于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进行对接,这也是一个诱人的优势。


也有家长会被迫为孩子做出就读国际高中选择,主要是因为孩子在应试环境下读不好了或者干脆不想读了。国际高中成了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当然,在经济条件允许之下,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即使被迫选择,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我们华双就有这样的例子,中考失手的学生进入国际课程后改变了心态,变灰心为信心,变被动为主动,不仅IBDP顺利读完,也拿到了不错的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我这里还有初中以来一直在华双就读的学生,当时在应试体制下即没有学习热情又表现平平,进入国际高中部四年后IBDP的成绩竟然接近40分,大学竟然可以挑战英国G5和美国前30名。


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选择,我认为尽早选择为好,当然变被动为主动是最好的。我的一个华师大教授朋友在她的儿子初二年级的时候就“嘎出苗头”孩子对应试产生了抵触情绪,应试疲劳战必然没有好结果,因此当机立断启动国际高中的择校备考。现在这个孩子在上海的一个国际高中就读,听说学得还挺不错,也很有学习热情。关键是,家长和孩子终于可以和睦相处了,不用再没完没了地纠缠于“我要你读啊”和“我不要读了”的紧张关系之中了。


孩子到底适合读哪个国际高中课程呢?


世界范围内主流的国际高中课程也就三个,IBDP、A-Level、和AP。它们各有特点,了解了这些特点,家长是不难做出合理选择的。我觉得可以从四个角度看这三大主流课程的特点。


首先,从升学角度看。IBDP是最国际化的,也就是适合于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和大学(除了中国内地的高校,如果你是中国籍的学生);A-Level来自于英国,因此最适合英国,还有是英联邦内的大学;AP来自于美国,当然最适合美国大学的升学。当然,海外大学没有那么死板,我了解AP实际上也可以申请英国大学,而A-Level也可申请美国的大学的。


第二,从学术难度看。IBDP项目中的每个学科的知识点覆盖面似乎是最广的,很多学科的内容都涉及大学一年级的内容,因此不少大学承认IBDP的转学分。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之外,还对高阶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比如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写作能力、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等。除了学术学习之外,IBDP对学生的国际意识、批判性思维、和社会参与能力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评价要求。因此一般认为的IBDP是最难的国际高中课程正是因为它的国际化的全人教育的要求所致。


A-Level更加注重每一门学科的体系性和深度,更加注重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考察,也更加需要应试技能。因此,有人认为A-Level是最适合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孩子的国际高中课程。其中利弊得失,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AP应该类似于A-Level那样注重每个学科内的学习。当然AP一般在美国风格的高中内实施,应该还有学术之外的学习项目,每个学校可能有不同做法,需要家长进一步到学校去了解了。


第三,从师资角度看。IBDP的教师是最难做的,因为课程要求最全面,学校对IB教师的培训和维持的成本也是最高的。A-Level和AP的教师基本只要学科知识好就行,甚至英语不怎么样也问题不大。我就遇到过英语基本不会讲(看得懂),但是A-Level数学教得很好的老师。因此,我认为,家长可以通过看一个学校有没有IBDP课程去判断这个学校的总体师资水平。现在不少学校同时开设两个或多个课程,有无IB课程,即使你的孩子不读这个课程,可以作为一个选择学校的指标。毕竟孩子在几年的国际高中学习中和什么水平的老师在一起学习是会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有影响的。


最后,可能也是最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孩子的角度。家长是在为孩子选择国际高中,因此要考虑孩子的特点。她的升学目标是什么、对学科难度的承受力多大、是否有严重的偏科、是愿意更多地做试卷应试还是希望有更加丰富多彩的高中校园生活,这些都是家长和孩子选择国际高中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我的建议是,最后还是要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跟她一起去了解各个课程的特点和目标学校的特色,在此基础上让她决定,决定了之后她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实际上,凡事没有绝对,我发现在我们华双的两个国际高中课程(IBDP和A-Level)中都有各种各样的孩子,她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坚持,再利用课程内部所自带的自由度(比如IB同一个学科有两个不同水平,而A-Level选科可以扬长避短等),都可以达到理想的学习状态和获得优秀的升学结果。

9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 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2020 by Xuefeng Huang.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