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这世道,还能留学吗?

EdTinker

黄雪锋 (2020 August)


这个还没有过完的2020年真是不顺利、不太平。别的不说,就说教育,本来高高兴兴去过寒假了,等着过春节了,新冠将原本所有美好的计划全部打破。非但寒假没能过好,连第二学期的开学也收到了很大的影响。中国这边好了,国外又开始疫情汹涌了,而且不幸的是一浪高过一浪,尤其在某些国家。


其实某些国家没必要在什么事情上都争个第一,你说经济你第一了,军事你也第一了,何必在病毒感染率上何苦也要个第一呢。好了这个弄了个全球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都是你的了。这可苦了我们哪些本来计划得好好的秋天要去它们那里留学的孩子们,这世道,到底是去还是不去呢?


疫情只是一个导火索,或者说是催化济。中国和某些国家的角斗其实从去年就开始了,科技封锁、贸易战争、对各自外交内政的不断批评,等等等等。由于疫情,这种争斗和互相指摘,更是变本加厉。到了近期,媒体上甚至有预测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声音了。这个关系是,用某些专家的话说,跌倒了40年来的最低点。正要去留学的和计划要去留学的孩子们当然要担心了,这世道,还能出国留学吗?


那我们不考虑某些国家了,让我们看看世界上的其它地方吧。可是我们发现其它地方也不会让我们省心。我们要去的地方似乎跟某些国家都有很深的交情,它们基本上走的是差不多的路子,思想上差不多都是不会跟我们穿一条裤子的。回头想想,这可能也就是我们的孩子要去或者我们要把我们的孩子送到那些地方留学的原因吧。我们不就是让孩子去学习和体验我们没有的吗?谁会把孩子送到金三胖的国家去留学啊?虽然他们肯定是欢迎我们的孩子去的。不过话又说回来,某些国家和它的盟友对我们这么不友好,我们的孩子到底还能不能去呢?


由于工作原因,从疫情期间到现在,我不断地会被家长和亲戚问到关于是否还应该送孩子出国留学的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标题所说的“这世道,还能留学吗?”。我每次都会非常明确的回答,当然能。


近期某题上也纷纷刊登社会知名人士对疫情和当今世界局势对出国留学趋势的看法。

很多家长,还有我的一些亲朋好友,可能没有时间看太多的文章,因此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归纳。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接受顶思采访,谈他对未来留学趋势的看法。总体上,他认为飞速增长20年之久的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趋势即将见顶。他主要从中国内部因素的角度分析了见顶的原因,包括00后的留学意愿下降、留学的镀金价值降低、国内高等教育扩招、中国出生人口下滑。为了支持他的某些观点,他将中国的留学趋势和日本的趋势做类比。日本的留学趋势在飞速增长20年后见顶,平稳若干年后出现下滑。虽然陈总编辑给出了中国出国留学趋势即将见顶的预测,他还是说总体支持出国留学,但反对过早留学。他认为出国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见世面”。也就是说,虽然世道有些不让人省心,但是世面还是要见的。


至于跟日本趋势的类比,我认为,日本当年的背景和中国当前的情况大不一样。很明显,日本长期疲软的经济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出国的能力。付不起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还留学什么学啊?当然也有人认为日本的留学趋势下滑跟青年一代不愿意离开舒适的国内生活和日本内向的性格也有关系。


还有,假设日本的留学趋势大幅下滑在中国重演,这个下降的幅度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从2003年的顶峰到2010年的谷底,日本留学生数量大致下降了20%。2019年中国留学生人数大概70万,跌去20%,那么还会剩下56万,而且这个跌幅按照日本的速度是在7-8年中完成的,每年大概就少了一、两万学生而已。有一次我跟一个家长开玩笑说,现在的留学申请基本就是中国孩子之间的竞争,每年少个几万个人申请,不是增加了你的孩子的成功概率吗?这个家长深以为然。


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机构QS(对它就是每年发布QS大学排名那个机构)开展了一项关于疫情对留学生计划的调查。新学说对此调查的结果进行了报道。其中关于中国学生的调查数据表明,66%的学生会重新制定留学计划,对留学国家和时间进行重新考虑。中国受访学生中有4%表示会彻底放弃留学计划。假设这个样本的调查结果能够代表中国计划出国学生总体的意见的话,那么每年可能会减少大概两、三万的留学生。有意思的是,这个和以上根据日本数据的预测查不了多少。





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俞立中也曾接受外滩教育的采访,谈他对疫情对教育,包括国际教育的影响。俞校长的观点十分明确,疫情期间会影响出国学习,但是疫情结束后中国的留学趋势不会有变化。他认为,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原因种种,但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西方教育目前还在引领世界教育格局,而这样的教育格局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也就是说,虽然这个世道在变,但是其中的有些东西短期内是不会变的。


当然,俞校长也谈到当今留学目的的变化。如果抱着留学镀金,回国找更好的就业机会,这样的思路似乎已经过时。他认为,现在中国学生留学的收获应该是培养“全球观”和提升“全球竞争力“,而这些意识和能力在中国相对单一的文化和教育背景下是很难获得的。


看来这些社会名人的观点跟我的观点可以说是基本一致。我身在教育圈中,对俞校长对当今世界教育格局的判断也深表同意。毕竟目前在教育领域宣传得沸沸扬扬的一些理念和做法基本都来自于西方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只是在跟着做罢了—这也可能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强项啊。当然,这个强项如今也恰恰变成了我们的弱项。我们不搞原创,我们没有能力搞原创,用华师大校长的话说,我们不是“现代文明的源头”。这个还是要跟西方教育学习。


说了这么多,一些家长和亲戚还是处在纠结中。“那人家会不会不欢迎我们孩子去留学啊?”简单来讲可能就是这个问题。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每年70多万的学生差不多一半就去了某些国家。这些学生的学费和他们在留学目的地带去的经济效益是某些国家,还有某些国家的兄弟们不会视而不见的香饽饽。


大家都知道英国有非常雄心勃勃的国际教育政策,对学校和教育机构海外办学大家支持,对大学吸引海外学生赴英留学极力鼓励。今年某些国家不消停,直接给英国留学生数量暴增超过20%就是一个好例子。另外一个某些国家的好兄弟加拿大,他们早在多年前就制定吸引国际学生付加留学的政策,以促进本地经济和吸引优秀移民。疫情过后,各国经济不景气,中国人的腰包依然鼓鼓地,真金白银面前海外大学必然会向中国学生敞开怀抱。前些日子某些国家内的一批大学纷纷状告政府制定针对留学生的不合理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


这个世道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坏,这个世道里的有些东西是没有变化的,这个世道里的有些趋势是不可能完全改变的。比如说全球融合,你说在交通、通讯、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我们或者某些国家还能回到闭关锁国的状态中去吗?疫情过后,我们快乐幸福的、全球跑的日子还是要过的。国家之家的关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中国五千年文明早就对此习以为常了。我们笃定一点好吧?不用纠结了,想好了该留学的还是要留学去的。

6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 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2020 by Xuefeng Huang.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