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未来校长的挑战

EdTinker


未来的校长面临什么不同的挑战

首先得缩小回答范围,我主要关注国际教育圈子里的校长,尤其是民办国际学校或双语学校的校长,而不是体制内公办学校校长。两类学校有一定的区别的,比如管理机制(教育局-理事会)、教育资源的来源、课程的选择和自由度、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的权利、学校文化的多元性、和市场的接触程度等等。


o 规范和监督---越来越规范的政府对课程管理,包括课程的引进、教材的使用、教师的使用;越来越多的政府对教育市场和对学校运营的监管,在更加透明的政策环境中运营学校;可能行业协会对学校的标准也会越来越清晰,未来可能有行业标准出现,也可能出现国内系的民办学校/国际化学校认证。监督不仅是来自于政府、教育局、更是来自于客户,那些付了额外学费的家长。

o 市场---面临更多的市场压力或挑战,越来越多的学校,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些新增。而且明显有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的趋势。家长对国际教育的认知越来越成熟,不仅是一线城市,也包括二三线,甚至三四线城市。公办教育在不断改进,民办学校的招生肯定会有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校长不仅懂得学校管理,也应会在市场上讲述自己学校的故事。让自己的学校在市场上凸显独特性。

o 合作---同类学校越多,也产生更多的合作和学习的机会,第一个问题的另外一面。集团内的学校、集团外的学校之间的合作和学习将为学校的良好发展助力。比如4月中旬参加在苏州进行的剑桥组织的访校学习活动,比如前年11月在上海,IB中国区年会。校长应更多地吸收他人的经验,带领团队去学习他人的经验。这些学习和合作的机会,也来自于海外。走出去办学的机会已经出现,海外学校合作办学的模式也有不少。

o 社会文化--社会对学校的认知在发生变化,学校到底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承担什么角色?学校应该如何和社会、社区、家庭之间协同?这些社会文化对学校认知的变化,可能会对学校的结构和管理产生影响。倘若朱永新“学习中心”的想法慢慢地实现,校长的功能也将逐渐弱化,学校成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存在,更加以教师为核心创建学习进程,更加注重以学生个性化学习过程为中心而集合资源,而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组织。

o 科技---科技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不仅在评价,也在教学过程;不仅在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对科技的使用, 也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使用。已经看到课堂不再是原来的样子,世界通过互联网进入课堂,个性化学习通过人工智能得以实现。还有,科技对整个学校管理和学校文化的影响,比如教师什么时候应该用电脑、手机和网;还有学生的电子产品的管理和使用指导。校长必须看到变化,适应变化,接受变化,推动变化。


谁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校长?

-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比如品德高尚、为人谦虚、思想开放,和好学的人 (爱并愿意改善这个世界、爱事业、爱周围的人包括爱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以跟时代和新一代人同步)。校长必须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因为培养的人永远是生活在未来的人。


-有战略意识,会长远规划学校 (使命,愿景,价值观,不仅对企业重要,对学校更重要,尤其是考虑到这些核心部分对学生成长引领作用。好的学校发展愿景不仅可以吸引和团结优秀的人才,也会深刻地影响学生。比如华师“成为一所影响世界的学校”,朱家仪—成为一个影响世界的服装设计师;家长纳闷,为何幼儿园小朋友会有长大要改变世界的想法)


-校长本人能践行学校的使命,让自己的使命成为学校的使命的一部分。比如,我的追求就是通过我的努力影响学校向上发展,影响更多的学生,通过学生去影响世界。同时,用我的行动去正面影响教师发展,如果有比较好的做法,分享给其他的学校,形成同类学校社区,共同影响社会和世界。


-有领导力(有想法,有远见,把握学校长远方向,有洞见,能找到问题,最重要的是,并让其他人统一思想,会将远见和规划清楚地诠释,被能带动人)


-会管理现代组织,懂组织管理的一些基本方法 (有想法,又能落地,能把规划,计划落实并产生效果,坚持长期努力,教育不能追求短期效益)


-懂学校的核心业务,也就是教育、课程与教学,最好是优秀的教师出生,最好对学校工作多个方面的业务很熟悉,包括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教学科研等。

4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 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2020 by Xuefeng Huang.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