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taken in Markham, Canada in Dec 2023
前几天无意中听了一段美籍华人吉米扬讲的脱口秀,说的是他和他父亲之间的理念冲突。其中一段对话很有意思,儿子说读完大学了要放弃听上去更有前途的经济专业而进入娱乐界奋斗,父亲说你这是在努力成为一个街头流浪汉,儿子说老爸你别忘了这里是美国因此我们要大胆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父亲说不对,因为正确的人生道路先应该是做自己憎恶的事情去赚钱然后用赚到的钱去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新老两代对大学学习和职业追求的看法之迥异如此这般。
儿子和老子在读书和获取功名的看法上发生冲突肯定不仅是现代才有的事。有个例子来自于我最近在读的《红楼梦》。《红楼梦》虽是小说,但是可以想象它也一定是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思想。贾宝玉的祖父辈和父亲辈都是靠读书然后获取或者保持功名利禄的,可是到他这辈似乎就没有一个正正经经按照先辈的路径成长的了。抛开那些吃喝嫖赌的后辈不提,宝玉虽为人敦厚可爱却只“有个读书的破名”,并且非常看不起“死读书”的读书人。他痛恨所谓经典,对获取文凭所必须的八股文更是深恶痛绝,比喻它好像“裹在屎巾上”一样。他也倒不是完全不愿读点书,只不过读的东西远非那时的教育体制所提倡的,作诗和写文章也都不愿按照主流的规矩来。若把中举类比为现代获取文凭的话,宝玉则必是一个持文凭无用论的典型代表。
最近我经常看到一些讨论甚至质疑大学文凭作用的文章,它们的角度各略有不同,出自来自中国和国外媒体的都有。而这些文章大致都是在说现在世界变了,很多工作都不见了,还有很多工作甚至还没有被创造出来呢,学习也变得如此唾手可得了,在大学里学的东西已经不能适应现在高速变化的社会环境的需求啦。换句话说就是,你即使拿了文凭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我不知现代的“宝玉”们看到这样的媒体文章会有怎样幸灾乐祸的想法,尤其是那些本来就不愿意努力的孩子们,他们是不是会以此类观点为借口,撑起文凭无用论的大旗,从此就不幸堕落成了吃喝玩乐一族。作为一个父亲和依靠文凭改变了自己人生的中年人,我看到这些文章的时候确实有点忧心忡忡。所忧之处有二,一是现在的世界为何就给年轻人创造了如此复杂的环境,不知是他们这一代的幸运还是苦难。二是这样的舆论会怎样影响我自己的孩子。
若再看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处境,那孩子们可能就更加没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动力了。有报道说2023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比例可能就三分之一左右。我的大学毕业时间还是在包分配工作的最后阶段,因此让我去想象当年三分之二的同班同学一毕业就得呆在家里确实让我有点恍若隔世。据说今年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毕业生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大学毕业后能够顺利找到工作的比例可能也就百分之五十左右。这样的现状确实让很多准备读大学的孩子看不到灿烂的明天,去质疑读大学拿文凭的作用和好处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毋庸置疑的是,不论是中国社会还是西方发达社会,很多职业本来就用不着读大学拿文凭,比如说水管工、建筑工、商店营业员,甚至一些与高科技相关的基本维护工作和编程的岗位等等。 我听说眼下最火赚钱最多的一大批网上销售平台主播也是没有什么好的学历的,有几个甚至只有小学或者初中水平。现在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也更是让很多本来可能需要高等学历的工作变成了基础电脑操作员都能够做的事情。除了这些本来不需要大学文凭的职业,而现在似乎越来越多的知名大企业也开始不要求应聘者一定要有大学文凭了,其中就包括几个经常被媒体当作例子来说的苹果、特斯拉、IBM、和希尔顿等大公司。据说这些企业开始更加关注应聘者从生活和工作经验中获得的思维模式、素养和技能。
除了媒体宣传的一些高科技大厂不再那么看重大学文凭,那些一直被人津津乐道的科技界领军人物, 比如说比尔.盖次、扎克.伯格、还有如今正在改变着世界的Open AI首席执行官山姆. 阿特曼,都是一些从名牌大学辍学而创业成就事业的例子。娱乐界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很多倍受年轻人崇拜的明星都不是通过求学道路而功成名就腰缠万贯的。比如说万人迷的泰勒 . 斯威夫特就是很早就离开了传统的教育系统而专注于她的音乐兴趣发展。所有这些例子都让很多本来就年轻气盛自我感觉不寻常的孩子们看到了不同于传统教育通道的一种不寻常发展路径。
我承认所有这些时代的变化和现象,但同时我也试图比年轻人更加冷静并且批判性地看待文凭是否依然有用这个问题。我的个人经历肯定是证明了文凭对择业和改变人生是有巨大作用的,但是我同时也理解现在这个时代已经被贴上了远不同于三十年前的标签,比如万物互联、人工智能、全球流通、全民教育程度提高等等。如果再去按照早已过时的眼光理解这个世纪读大学拿文凭的作用,那么不仅年轻人不会接受,也可能反而会对他们起到误导作用。
我不清楚我自己在工作早期其实也在做我自己很不喜欢的事情,那时候似乎也没有什么选择,也绝对没有听见过那些靠技术革新或者流量经济的魔力一夜之间就能名利双收的“励志”故事,大学文凭上的专业基本上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职业。但是现在喜不喜欢这个问题对我已经不重要了,因为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磨合,我和我从事的职业早就日久生情难舍难分分了。若有一见钟情的职业选择当然是最最完美的,然而逐渐培养起来的感情也应该是历久弥坚的。
然而不得不看到的是,现在职业、企业、甚至行业本身也都处在此起彼伏此伏彼起的乱世中,可能干一行爱一行坚守一行的人也会变得越来越稀少了。有时候你会发现你不跳船不行啊,因为航着航着可能船就没了,试想一下课后补课行业,或者是正在飘摇中的房产业。而值得我高兴的是,至少我现在所做的事情是我自认为我可以做的最拿手的事情了,很多年在同一个领域持续不断地实践和学习使然。而且我感觉我所从事的教育行业似乎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成为濒临灭绝的种类,虽然演变革新是必然的趋势。
Photo taken in Toronto, Canada in Dec 2023
文凭对改变我自己的人生轨迹的重要性很显然。虽然我没有通过获取文凭的学习进行过跨界的转型,竟三十年来一直专心地在同一个教育行业中打拼,但是诺大一个行业领域中也是有很多不同的板块、层次和细分方向,有些进入的门槛稍微低一点,对持续学习和各种高阶能力的要求也会少一些,而有些则可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才能胜任。找到一个方向不断学习打磨和精进也一定是会带来令人幸福的物质和精神回报的。我发现到最后可能不再是爱或不爱的问题,而是人生的使命问题。有时候觉得,来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做这个事情的。
我经历的全部极有可能不再适用于二十一世纪出生Z一代,但是我的经验中有一点我认为还是很有借鉴价值的。我觉得在如今的复杂易变的世界中,很大的概率是文凭不一定马上就能将职业和人生变得如何地稳定和美好,但是文凭依然肯定能够为一个人的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而我觉得可能性是人生过程中最最精彩和刺激的部分。可能性是梦想,是希望,是动力,是创新的源泉。就我而言,如果没有获得大学文凭的话,那么现在我很可能还在上海的某地享受中国新农村的幸福生活,而这个是我的祖辈已经帮我决定好了的。
我的每一个文凭的获得都是跳出似乎已经看得到尽头的人生轨迹的新的起点。本科学习把我从农民的出生变成了拥有城市户口的教师,硕士阶段的学习把我从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变成了学校管理队伍的一个成员,博士学习让我成为了一个真正具有国际视野和经历的教育人。之后虽然没有再去追求什么学历文凭,但是各种正式的进修也还是一直在进行当中,各种资格证的取得不仅让我有机会参与到各种跨文化的教育事业和讨论中,也让我面对所做的事情时越来越有信心,更是为我提供了在这个领域中探索更加广阔空间的平台和机会。
有时候想想,人生包括职业不就是一个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和经历的过程吗?这种兼具了不确定性和可控性两个特点的日子才是精彩的,可能也是人生幸福应有的理想状态。在此过程中文凭的获得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既可以提高可能性,也可以保证一些可控性。世界确实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二十一世纪的正在进入一种“VUCA”的状态,它易变、不确定、复杂,而且模糊不清。这是一个“熵“增的时代,用 《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的观点来看,这样的“熵”增是这个越发复杂的世界中创新变革所必须的。然而,即使VUCA了,目前来看世界的组织方式和社会的结构似乎还没有发生革命性的颠覆,因此传统的学习方式,其中包括大学和文凭的获取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大部分人而言的还是会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的。
其实也并不是所有媒体都在宣扬文凭无用论。福布斯的一个网页上就提供了为什么要上大学的七个重要理由,包括更高的收入、提高工作的稳定性、更高的生活满意度、更容易获取医疗保险和其它保障、更加健康、更好地追求个人兴趣、和扩大职业关系网。
另一篇刊登于西方某主流媒体的报道说虽然现在有不少人开始怀疑大学文凭的作用,但是总体上看读大学获得一个文凭还是有很多优势的,其中包括大学毕业生收入总体上比高中毕业生要高75%,高中毕业生的失业率一直是大学毕业生的两倍左右,而目前美国的大部分工作还是需要大学文凭。文章引用一位研究者的话说在美国经济中那些年收入超过十三万却不需要大学文凭的岗位也就占到1%。要能获取这样的工作的概率可能跟买彩票差不多了吧,因此不是天才的孩子们还是要老老实实地读书拿文凭。如果觉得中国国内的大学好,那就好好去高考,如果觉得国外的大学好,那就好好去准备留学。真正不用文凭的人要么是天才,要们他们家里早已经有矿或者油田了。
前些日子和一个已经在美国大企业就职的学生打电话聊天,他从中国的国际高中毕业,在美国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毕业,研究的是最热门的人工智能领域,现在进入亚马逊工作领导团队开发AI产品。他的经历和见解证明了我的观点。我问他对媒体上所见的文凭无用论的看法。他说,确实有不少工作不需要大学学习也可以胜任,他所在的公司也有,然而对那些需要更高的创造性,要对整个领域有深刻理解的职位还是需要高学历学习的支撑。也即是99%的高薪职业还是需要文凭这个敲门砖的。从个人发展后劲的角度,他觉得大学学习为自己提供了后续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基础和支架,让他在摘取更高的知识和技能果实的时候犹如探囊取物一般。
近期我跟我的儿子当然也会经常讨论到读书、文凭和就业方面的问题。他在加拿大读大学一年级。大学学习和生活,以及未来前途中的未知、可能性和复杂性让他常感忧虑不安。文凭无用、就业困难、辍学创业等等在媒体宣传的故事和观点早就像一盆盆复杂的汤药灌入像他这样的孩子们的心中。他跟吉米扬一样,觉得大学学习可能并不能够帮助他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虽然他现在进入的已经是一个令人羡慕和前途光明的专业领域。跟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他也经常处于到底坚持自己的兴趣还是归顺传统教育大旗的挣扎之中。
索性儿子并不是贾宝玉那般完全没有了理想,相反他是想既快又准地锁定自己的梦想道路,有时候甚至觉得漫长的文凭获取的过程可能是这个道路上的绊脚石。很可能那些一夜暴富、一举成名、一招定乾坤的片面故事对这些孩子们都是有些影响的。像每一个家长一样,我也希望他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大胆追求自己的梦想就能走出一条常人无法超越的成功之路。同时我也必须冷静地认识到天才发生的概率可能比中彩票还要小,另外我很清醒地知道我家既没有矿也没有油田,因此我想他用文凭给自己多留一些可能性和可控性才是明智的选择。如果真的到了某一天他觉得大学学习确实是自己憎恶的事情,而且自己有又了些天才的证据,那么那时候再把文凭当成无用的东西也不会太迟吧。
References:
https://www.forbes.com/advisor/student-loans/why-should-you-go-to-college/
https://hbr.org/2023/02/how-important-is-a-college-degree-compared-to-experience
远播国际教育 . 企业不爱大学生了?谷歌/亚马逊/苹果取消学历限制,仅10%雇主认可大学生竞争力...
曹雪芹、无名氏,《红楼梦》
凯文 . 凯利,《失控》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