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戚业国教授在一次校长培训讲座上给学员们分析了他认为的学校可能走向没落的三种情况。我们经常会从媒体上或书本上看到或听到如何使得一个学校成功的经验,极少有这样从反面来告诫校长们如何避免失败的,因此我听后觉得印象尤其深刻,受益匪浅。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4a4f2e_333462e877504a76baee26d23600c63f~mv2.jpg/v1/fill/w_980,h_735,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4a4f2e_333462e877504a76baee26d23600c63f~mv2.jpg)
Photo taken in Anting New Town, Sep 11, 2021.
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千头万绪,一个校长很容易陷入纷纷扰扰的各种事务和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一个校长每天,甚至每个小时内都会面对需要自己作出独立判断的问题。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一些核心的价值观带领,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学校发展使命和愿景的指引,如果没有一个符合这个时代的教育观的引领,一个校长如何在复杂多变的情形之下快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正确的决定。
戚教授的“三种死法”用平实而鲜活的语言告诫当代的校长们应该注意的几个办校原则。
死法一:把学生当成加工的材料。
把学生当成加工的材料,认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因素是完全在学校和教师的控制范围之内,这种想法完全忽视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能动性。学生是有自我教育功能的,这和工厂里生产线上的,没有生命的被加工材料完全不一样。工厂可以设置加工程序,可以通过培训高素质的工人,基本上可以确定地控制成品的质量。但是教育教学不一样,因为它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形形色色不同经历的人。因此,学校教育首先不能设定一套固定模式,所谓“教无定法” 大致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其次,学校教育应该在提高学生本身的自我教育功能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因为认识到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主体意识的重要性,学校必须安排人力、投入财力、设计课程,以帮助每一个学生提升学习和成长的动力、学会自我管理的方法、懂得规划发展的重要性。很多学校已经有支持学生自我教育和成长的一些机制,在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是被动受加工的材料这个道理后,学校应该更多更深入地思考,更系统性地设计学生成长指导课程。
死法二:把教师当成员工。
教师是“知识工作者”,这和体力劳动者(比如工业化生产线的工人)有本质的区别。体力工作的效果可以用数量和质量来衡量,然而”知识工作者“生产的根本不是有形的产品。彼得. 德鲁克在四十年前就在思考这个问题 (德鲁克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pp. 2-4 )。学校管理者实际上是无法严密和细致地监督教师的工作的,这个不是因为学校校长无能,这个恰恰是有教师作为“知识工作者”的性质所决定的。校长和其他学校管理者只能“协助”教师做好工作,教师必须“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任务,自觉地作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益“ (p. 3) 。知识工作者的工作动力来自于工作的有效性,教师也是这样的。无效的教学和教育活动很快会击破一个教师的工作热情,学校再把她/他关在教室里或者办公室里也是无济于事的。知识工作者和体力劳动者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是前者的思考也是工作的一部分,“他既然是在思考,他就是在工作” (p. 4)。教师的工作有包括了隐性劳动和显性劳动,而教师工作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取决于他/她隐形劳动(思考、学习、计划等等)的效果。比如,一个新的教学方法可能会大大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动力,因而提高学习成绩。因此,学校完全用工业化数量化的考核方法很可能导致教师的短期行为,迫使他们只关注显性劳动的部分,看上去很忙,但是效率极低、效果很差。因此,学校要做的不是花很多人力和财力投入到“管理”教师的事情中去,应该花更多的精力思考和设计如何为教师负能,如何创造更好的学习和创新的环境。
死法三: 把学校当成企业去办。
学校的产品性质和企业产品的性质正好相反。普通的企业所创造的商业产品的价格是由市场所决定的,买的人多了,需求大了,产品的价格就提升了。这个符合经典经济学原理。学校的教育产品(如果可以成为产品的话)的价格是由教育产品本身的品质所决定的。换句话说,如果去掉政府干预的因素,学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教育产品的质量决定学费的高低,这个学费可以摆脱市场价格规律的束缚。每一个孩子对父母来说是第一重要的,家长永远都愿意支付比别人更多的钱去购买更好的教育产品,只要这个教育产品确实地被家长相信足够好;下一代对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也是第一重要的,社会也永远都愿意投入更多地资金去创造和购买更好的教育产品。这样看来学校教育应该是不惜成本的,应该从产品品质的视角来思考如何增加成本的投入,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按照这个思路推理,教育中的节约成本实际上是降低教育产品质量,从而降低产品价格的错误决策。用戚教授的话说,“顶级学校都是欠钱的,教育应该追求有效成本的最大化。”
戚教授所讲的“三种死法”实际上要求校长们要用现代管理思维和教育观去思考学校管理。后工业时代中的学校绝对不能用工业时代的思维模式去设计和管理;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得到尊重,在学校中也要得到发展;教师作为“知识工作者”,他们的能动性是教师工作有效和成功的关键,也是一个学校成功的关键;作为一个组织,学校和企业有很多的不同,它追求一定不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应该是产品品质的最大化,因此在管理中应该采纳有效成本最大化的思维模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