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华师双语学院制建设两年后反思


Photo taken at one ECNUAS teacher's patio in Anting Town in Oct, 2021.


华师双语学院制建设两年后反思


一、概述

2017年开始,我校开始初步探索将全校师生将分为科学、文

学、体育和艺术四个学院,以增强学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促进学生在学科学习之外的全面发展。由于初步的概念讨论和实践尝试并未形成具体学院制体系,两年后教师和学生仅仅对学院这个概念的认知上有了一定的提升。而学院制到底对学生的发展和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到底有何实质性的影响,最先两年的初步探索基本没有任何作用。

学校从2019年开始重新启动学院制的建设工作。我带领高中部一批老师率先对学员体系进行系统性地讨论和建设。在参考了国内外多所学校的学院制经验和有关学院制介绍的文章之后,高中部首先重新建立了一个符合华师双语特点的学院系统。

这个新的华师双语的学院制体系旨在体现学校的价值观、精神和学习文化。它是学校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涵盖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华师双语的学院体系是学校学生成长指导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生的学业学习和成就挂钩,涵盖了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自主学习活动和宿舍生活等。我们的愿景是通过学院制、班主任制和宿舍部协同工作,打造华师双语强有力的学生成长指导课程,引导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激励学生,在我们的学生和教职员工中培养社区感和归属感。

在原有的四个学院名称和它们的最初含义的基础上,这个改版的学院制设计了更加完整的体系,包括学院的管理架构、学院的预算制度、学院的领导、和学院分数体系。具体来讲,每个学院设置学院院长( Head of House),由具有领导能力的教师担任。从一开始,高中部就规定学院的教师领导职务必需由至少一名外教担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我们学校中西融合的教育特色,同时也能够为日后将学院体系建设成为与中教为主打的班主任体系互补的学生教育体系奠定基础。每个学院还设有两名学生领袖 (House Captain),一正一副,负责学院内的活动和学生事务。学校给予每个学院一定的年度预算,用于组织学院内和跨学院的各种活动。

经过一年的尝试,高中部总结经验和教训,在2020年第二学期对学院制度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基本体系不变的基础之上,明确了学院院长必须由外教担任的规定,并且增加了学院官(House Prefects), 以更好地帮助学院院长和学院学生领袖做好学生自管方面的工作。同时,升级后的高中部学院制改进了学院分数系统,更加明确了月度和年度学院分数评比的细则。

从2020学年度开始,高中部逐渐将学院制建设的经验传递到学校的其它学部。小学部率先在2020学年开始建立学院分数系统,组织多项由学院院长发起的学生活动,并通过月度评比的形式,使的学院逐渐成为每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平台。初中部也在同一年逐步建立学院分系统,并在学生活动中融入学院的组织形式。从2020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幼儿园也开始逐步推行学院制,将学院文化融入学生教育活动。

回顾两年来的发展过程,华师双语在学院系统建设方面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系统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在学院制度逐渐深入学生和教师心里的同时,我们也形成一套基本行之有效的学院管理体系。在校级层面,学校执行校长和各学部校长亲自协调学院相关事务;在学部层面,由学院院长和月度执行院长组成的团队负责协调所有与学院相关的事务、会议和学生活动。由于学院制从一开始就要求所有教师参与,在学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明显地看到承担各种教育教学只能的教师们在这个平台上的互动。这个局面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学院制与学校整体的学生成长指导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一、 主要的阶段性成果

1) 学院体系基本成形

由高中部领衔,学校完成了四大学院标志、院旗、颜色的

设计,并将代表学院文化的各种标志使用于跟学院相关的各种活动,比如运动会、学院篮球赛、“学院之夜”等等。每个学部建立年度轮换的学院院长团队,负责学院各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除幼儿园外,其它三个学部均建立体现学院文化的学院墙或学院分数墙。除了幼儿园外,其它三个学部均已建立和实施学院分数制度,跟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术或非学术成就挂钩,创建健康的学院竞争氛围。

2) 学生和教师全员参与

经过两年的建设和实施,所有学生和教师对学院制度及其对学生成长的益处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更多的教师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跟学院相关的活动组织和学生教育工作中来。小学部建立创新的学院分数记录和统计办法,教师通过给出有形的分数币让孩子们立刻感受到嘉奖的力量,通过学院分数瓶的展示,让孩子们对学院荣誉产生非常直接的认识。初中部和高中部通过在线的智慧校园系统进行学院分数的统计,极大地促进了所有教师参与到学院分数的评比中来。每个学院也极力鼓励所有教师参加学院组织的各种活动,包括学院的集会、学院之间的各种体育比赛等。

3) 学院文化逐渐融入学校生活各个方面

学部领导和教师们逐渐认识到学院制度对丰富校园生活和建设积

向上的学生学习文化的巨大作用。学院分数的作用不仅在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上得以运用,也被用于促进学生对课外活动质量和课外学术能力提升的不懈追求。比如高中部专门建立学生课外成就与学院分数之间的对照表,激发学生拓展校外课堂,同时也将课堂内的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小学部和初中部将学院竞争引入传统的学术比赛活动,使的学生不再是狭隘地为自己个人的荣誉而努力和竞争,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其它学生的参与感和荣誉感。从2020学年开始,各个学部的运动会也将学院制度考虑在内,学生除了为个人的成绩拼搏之外,他们也在为自己的学院努力。这样的设计即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集体归属管和荣誉感。生活部也将学院分数用于指导学生在宿舍的行为规范,并与学部内的教师学院院长进行联动,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在宿舍内的生活纪律和学习文化。


二、 几个主要创新点

1) 完整的K-12学院体系建立

华师双语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完整教育体系的学校。我们积极探索学院制在学校的四个学部的同时建立和协同发展的道路。在学校和学部领导的带领下,华师双语的学院体系确保在上层建筑方面保持一致,包括学院的宗旨、文化、和管理架构。同时,我们也允许每个学部根据学生年龄和课程特点,进行实施层面的创新。

2) 各具特色的学部学院体系

每个学部的学院制实施各有不同之处。幼儿园考虑学生幼小的因素,以整班为单位加入学院,班主任同时在该学院中担任班级学生的组织管理。幼儿园没有实施学院分。小学部的学院院长可以由外教或中教担任,主要是外教。小学部的学院分数采用有形的分数币的形式,即便于学生收集,也有利于学生对学院制有直接的感官认识。初中部的学院院长也可以由中教或外教担任,学院分数开始采用智慧校园录入的方式。初中部创造性地将学院融入一系列已有的学生教育活动,并且正在探索学生会与学院学生领袖之间的关系。高中部学院院长全部由外教担任,并且建立除了学院学生领袖之外学院官的角色,让更多的学生在学院平台锻炼社会技能和领导力。高中部建立完整细致的学院分数系统,涵盖学生校园内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院分数录入智慧校园。

3) 行之有效的四学部联动的管理机制

学部内由学部校长负责协调学院体系的建设和实施工作,包括每个学年的学院院长确定、学生领袖的改选,和学院分数的统计和评比等等。学部层面由学部校长确定与学院院长的沟通机制。以高中部为例,学部校长与学院院长两周会见一次,确定学院工作计划的具体落实,讨论跟学院相关的日常事务。学校层面由执行校长和负责学生成长教育工作的校长助理牵头学院制度的进一步建设和实施工作。通过两周一次由学部执行学院院长参加的通气会,校级领导了解和指导全校的学院制建设和实施工作。


4) 中外教师携手指导学生成长

华师双语中小学部实施特色英语课程和英语小班教学,配置一定数量的外籍教师以有效实施该英语课程。幼儿园和高中部更是实施国际课程,有较高比例的外籍教师。除了英语教学或学科教学之外,外籍教师一般很少介入学生的成长指导工作。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外也有学习语言的机会,同时也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学校的外教人力资源,把我校的外籍教师纳入学生成长指导体系是一个创新的想法,而学院制的实施正是为这个创新想法提供了一个实施的平台。通过学院的平台,外籍教师主要在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学生行为规范的指导方面,以及学生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方面为学生创造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在更加社会化的场景中使用英语与外籍教师进行沟通,促进英语学习。此外,外籍教师介入学生成长指导工作后必然与其它教师,比如班主任和学部负责学生活动的领导产生更多的工作上的沟通和协作。这样,以外教为主要力量的学院体系和其它以中教为主打的学生成长体系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初步形成中外教师携手指导我校学生成长的局面。


5) 从课程建设高度看待学院制

包括了学院制的学生成长指导系统是我们学校的面向未来的,三维一体的全人教育学校课程中的一个部分。学生成长指导系统旨在发展个人品性,提高社会技能,让学生发展改变自己、社会以及世界的愿望和技能;学术课程旨在教授与学科相关的知识、技能,理解,以及学习能力;而隐性课程和文化则不是正式教学内容,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态度生成,和学习动力。我们学校华正是使用这个三维课程理论模型来指导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具体来说,学生成长指导系统不仅包括了学院体系,同时也包括了班主任体系、全生涯规划服务和课程、课外活动指导体系、心理辅导课程和服务、生活部服务和课程等等。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学院院长应该努力与该系统的中的其它部分产生关联,通过丰富的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通过学校学习环境的建设,形成对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和指导的合力。


三、 问题反思

学院制在华师双语建设和实施数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中也不乏一些创新之举,在学校自身的土壤中培植出具有中国特色和学校特色的学院体系。然而,有些明显的问题值得学校各级领导认真总结和反思。首先,本项目的实施中的实践部分显然远远领先于理论的探索和总结。在下一个阶段的研究中,课题组应该着力探究在全人发展的理论指导下学院制度到底给学生的短期和长期的成长带来了哪些益处。其次,作为学生成长指导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学院体系与其它部分,尤其是班主任体系的协作尚未形成明确的机制。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对班主任工作的研究汗牛充栋。然而学院制度如何与班主任制协同发挥对学生德育和全人成长的研究可能寥寥无几。另外,学校的每一个学部都逐渐形成了一些体现了学院制巨大的教育作用的活动案例。在下一个阶段的学院制推进工作中,我们将对这些案例进行梳理和总结,形成具有传承和分享价值的校本课程材料。



参考文献:


Hayden, M. (2006). The Curriculum (pp.131-146).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chools and their Communities. London: Sage.


OECD. (2018).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and skills: Education 2030.

OECD (2021), Beyond Academic Learning: First Results from the Survey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 OECD Publishing, Paris, https://doi.org/10.1787/92a11084-en.

华师双语. (2020).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学校2021-2025新五年发展规划


Comments


  • 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2020 by Xuefeng Huang.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