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修炼校长力—读书笔记

EdTinker

读《修炼校长力》,原书作者汤勇

Photo taken in Chongming, China. July 2023


第一次看到这个有点奇怪的书名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校长力”这个新名词的时候。我估计它应该是一本讲校长领导力的书。书是一位前同事送给我的,大概是看我做校长挺辛苦的,希望我能够通过读书提升些认知,总结一下过去的管理经历,然后再做校长的时候可以更加得心应手,或者至少可以省力一些。


回想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有26年之久了,学校里的各种教学和管理岗位大都经历过了一遍,包括数学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国际项目协调员、学部主任(校长)、和学校执行校长。学校管理工作对我来说似乎一直以来就是一边干一边学的事情,从来就不是等到学习、培训和计划完成了之后胸有成竹地上岗的那种情形。在硕士和博士学习期间我确实也接触了不少有关学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但是真正要让他山之石达到可攻玉的效果还需要工具使用者的深厚功力才行。很多方法和策略往往说起来畅快,听起来愉悦,然而一放到新的学校场景,种种本地的新因素和限制条件通常使得那些理想化的做法无法顺利推行。


作者汤勇原是一位中国教育体制内的教育局局长,长期以来潜心于乡村教育的思考、研究和写作,已经发表了多部专著,其中包括青少年读物和教育管理类书籍。我这是第一次读汤勇先生的书,朱永新教授评价这本书“有很强的可读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因此我也很想看看一个局长是如何看待和指导学校校长的领导力的。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准备去海外奔赴一个新的校长岗位,其实我脑子里本来也已经在不自觉地反思过去四年在一所中国学校管理经历的成败得失,这本书正好给我提供了一个比较系统地观察过往实践的思维框架。我也很好奇一个中国教育体制内的教育局长关于校长领导力的建议到底有多少可以运用到加拿大的学校管理之中。不管怎样,我想,正如书名“修炼校长力”所示,提升了自身的能力肯定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处理任何环境下的管理挑战的。


作者汤勇认为,校长力就是“校长让教职工心甘情愿地做事、让教职工尽心尽力地做事、让教职工高效愉快地做事的能力”。(p. 11)作者也建议校长在修炼能力的时候要注意平衡发展、分清轻重缓急和各种能力之间的优势互补。


全书共有十个章节,第一章节解释什么是校长力以及其重要性,之后九个章节中的每一章解释一种校长力,包括学习力、创新力、决策力、组织力、沟通力、激励力、执行力、威慑力、和影响力。


对于每一种能力,作者都从多个侧面进行解释,比如在学习力方面,作者要求校长理解学习力是一切能力之母、校长的学习程度决定了学校的发展高度、做一个终身学习型校长发的重要性、校长的功底要厚实、校长应该建设书香校园、会学比学什么更重要、以及校长要享受学习。针对书香校园的建设,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校长带头读书、营造书香氛围、让书“漂流在学校的每一个空间”、研发完整的阅读课程体系、用心架构关于读书的评价机制。(pp.28-30)


关于创新力,作者从思路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思维创新、创新型团队、学校特色和通过问题解决而创新几个方面进行解释。针对与创新相关的学校特色建设,作者给出一些建议,包括体现于时代精神和要求的特色、体现于教育模式的特色、体现于教学模式的特色、体现于管理模式的特色、体现于学校习俗与传统的特色、以及体现于学校文化品格的特色。(pp. 67-68)


校长的决策力受到其经验、知识、信息和思维方法的制约。作者给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类比,经验好比固定资产、知识好比净资产、信息好比流动资产、思维好比无形资产。校长只有调动自己的全部资产才能进行有效和正确的管理决策。(pp. 80-81)


校长也应该懂得不同的决策方式,合理选择自己应该做的决策和授权他人做的决策。有些事情可以完全交给他人决策,有些是在校长知情的前提下由他人决策,有些可以有意引导他人决策,有些事情要通过民主协商决策,有些紧急的事情要允许当场决策后告知团队过程和结果,有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可能需要校长强制自我决策,而有些事情要通过集体决策。(pp.95-97) 同时,校长也应该懂得,有时候不做决策也是一种决策,有些事情必须寻求外脑的支持来决策,而情绪化决策和固化思维是管理决策中的两个大忌。 (pp. 103-106)


组织力是校长的必备能力。和教职工不同,校长“主要考虑如何把各种资源、各种人力、各种关系协调组织起来,以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p.109) 较高组织力的校长一般会注意几个方面,包括学校内外部环境变化、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温馨的工作氛围、建立高效的团队、明确办学理念和未来发展远景。(p.110) 作者认为,“宁可做错事,不可用错人”,既要用对人,还要授好权。


校长要懂得授权,舍得授权,善于授权。作者建议校长在授权时要体现信任,既一旦授权就不可过多地干预,要放手鼓励被授权者在授权范围内大胆工作。而且校长要知道“授权不授责”,因为授权并不意味着放弃了校长的职责,权力可以授出,然而校长的责任时无法交给别人的。作者认为授权的同时也要考虑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因为绝对的权力“不仅产生绝对的腐败,还会产生绝对的愚蠢” 。(p.116;p. 139)


学校制度建设是校长组织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学校制度,作者提供了几个原则,即人情味、公平公正、与教职工自身利益相关、从最坏处着想、制度的可兑现落实性、以及法治精神和道德水准。(pp. 131-134)


沟通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者对此也有一些很有用的看法。关于沟通作用,作者认为它是校长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是改善人际关系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工作效能的有效途径、是激励教职员工最廉价的方式、也是争取支持赢得人心的重要基础。(pp.146-147) 校长也要注意运用多种沟通渠道,包括直接面对面沟通、利用各种学校活动中的沟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沟通、使用学校内部信息载体沟通、非正式渠道沟通、以及非语言沟通。(pp.165-167) 作者也告诫校长注意沟通中可能产生的障碍,其来源有情绪、信任、态度、性格、空间、和语言。因此,作者建议校长不仅要注意沟通的时机、方式、内容、以及努力建设校园中促进各种沟通的空间。


作者认为,“校长的职责不是陷于具体的事务,而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方式和手段,让教师做你希望做的事情,达到你想要的工作状态和效果,成为你所希望和期盼的那种人” (p. 184) 。作者谈到一系列激励的策略,包括激励个性化、适时地不断认可激励、用目标鼓舞人心、用荣誉激励、使用竞争激励、搭建教师进步的阶梯、赏罚激励、精神激励、以及通过人文关怀和尊重激励。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关于执行力,作者认为它是统治着发展的校长领导力。执行不需要什么借口,不可拖延,要目标明确且要竭尽全力,要寻找好的方法和把握好过程,并且要追求卓越的执行结果。执行一定要注重结果,因为没有结果的执行那是浪费时间、人力和精力的过程。作者还认为“能不能经常性、有针对性地给教职工提出要求,是检验校长是否有执行力的试金石”(p.260)。当然,校长提出的工作要求应该是“宏观层面,侧重于战略的指引,关注的是整体工作的执行和推进”,不应该束缚员工的手脚,应该让他们“自由灵动地寻找他们认为合适的、切实可行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方法和方式”。 (p. 261)


作者最后解释的两个能力是威慑力和影响力。如果说前面七个是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学习和进步的能力的话,那么这最后两个“力”则反映的是校长的综合实力,是需要靠时间和成就慢慢去积累的。


作者认为,威慑力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是属于非权力因素的威信,而另一个是来自于权力因素的权威力量。作为校长,就应该懂得白权力因素和非权力因素有机融合在一起,在管理工作中发挥“且怀且威”的作用。作者劝诫校长,应该有怀柔之心但是不可过分怀柔,在适当的时候要让教职工感受到校长的威权,需要铁腕的时候就应当铁腕,应该斩马谡的是后就应该斩马谡。校长也不应该与老师完全打成一片,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距离有时候是威严产生的原因。校长不能过于情绪化、要保持庄重、要学会含而不露、也要善于藏心。


作者对于“含而不露”和“善于藏心”的观点可能是受到了中国管理文化的影响,在中国学校里一定有其合理性和适用性。作者引用了台湾管理学家曾志强在《中国式团队》中写的话:“当领导一定要保持神秘性,不要完全透明化,一旦透明化,你的干部就会反过来掌握你,把你架空,然后蒙蔽你,使你无能为力。”(p.280) 可是这样的做法是否完全能够在非中国式的管理文化中适用可能还需要实证检验。


关于影响力,作者认为来源于几个方面,包括人格魅力、文化内涵、知识水准、气质风度、思想情感。影响力“通过交往、互动、阅读等途径产生,进而改变他人的认知、现状与行为。” 作者认为影响力是“校长力中的最核心的能力,也是校长力的最高境界” (pp. 289-290)。具体来讲,作者建议校长要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以身作则,要在担当中显示力量,要保持公正和善良,要有诚信,并且要练就宽广的胸怀,要做到“六容”,即容智、容人、容物、容事、容错,和容挫”。 (pp.295-298)


作者认为,一个校长的影响力还来自于这个校长的自我反省的能力,“大反省,才有大影响力”。作者觉得校长应该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凭什么当好校长?我比前任强多少?我给后任留点啥? (pp.305-306)一个影响力的校长应该掌握自我反思的方法,要善于反思,要“从自己的得失中反思”,“要从别人的得失中反思”,要“抽出固定的时间反思”,要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式反思。(pp.306-307)


整书读完,它确实给我留下了朱永新教授所评价的较高可读性的印象。书中有很多小故事,也有很多名人名言。有些故事是寓言故事,有些是真实的学校或者企业管理案例。正式这些故事和金句让一个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引发读者的共鸣。


很显然,作者汤勇也一定是一个坚持学习和善于学习的教育领导。这些故事和名人名言的积累就反映了他长期的学习过程和积累。同时,他应该也是一位善于反思的教育管理这,因为长期的学习所得只有经过系统性的思考之后才能形成自己的认知和观点,才能最终形成可以与别人分享见解和思想。


作者的写作风格让我不仅联想起不久前读的一本英文名著 《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其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卡耐基。我听说这本书的中文版名字翻译成《人性的弱点》,讲的是如何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该书的内容不讲了,卡耐基在书中也引用了大量的生动的小故事,有些是名人的故事,有些则是他的学员或者他身边的人的故事。他讲的许多道理也同样简单,但是这种用生动的故事来解释这些道理的写作方式让书有了很强的可读性,同时又让读者感觉这些道理其实是来自于实践,也很容易被运用到实践中去。

117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Comments


  • 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2020 by Xuefeng Huang.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