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信仰的力量

EdTinker

Photo taken at Dunhuang Airport on Sep 30, 2021


关于信仰的这些想法经常会回到我的意识里边来,一直没有时间将它们进行一些整理。最近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也让我再次想起这个话题。一个密友知道我今天会坐飞机,发消息给我说在万米高空中可以写点东西,因为天空当中“气场”更干净。这个朋友相信神秘的力量,虽然我不以为然,但是高空写作的建议值得采纳。因此,我决定写写信仰。


妈妈生病已经快一年了。在年初经历了第一次手术,然后年中又接受了第二次更大的手术后,她整个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基本上处于奔溃的状态。她不敢称体重,估计起码瘦了三四十斤。她有一天跟我说,所有的衣服都大了很多。


自从妈妈生病之后,她和父亲基本上都跟我住在一起。我工作非常忙,因此实际上也没有时间直接照顾她。照顾妈妈的任务落在了父亲和一个每天来家里工作的阿姨身上。我只能尽可能地为父母创造一个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物质上也尽量支持他们,然后在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比如必须去医院就医的时候,直接去解决问题。


妈妈的身体恢复过程是极其缓慢的,每一天都有可能反复,每一天都身体和精神都有可能遭受猛烈地打击。很多时候她感觉到是没有希望了,有时候我们也觉得恢复的希望并不掌握在我们的手里。


妈妈开始祈求菩萨保佑。我注意到她一开是只是偶尔说几句“阿弥陀佛,菩萨保佑”,慢慢地说的次数在变多,每次祈祷的时间也在变长。她说得非常虔诚,希望她的祈求能够被菩萨听到,因而减轻她身上的病痛,让她尽快恢复。


妈妈一直没有想通为什么她这样一个人会得如此严重的疾病。她一生与人为善,一生勤俭本份。我奶奶病故之前生病卧床好几年,基本都是我妈妈照顾,体贴入微,毫无怨言。本想老人离去,孙辈长大,自己的晚年可以清闲安康,岂知噩梦袭来。她有一次问我,为什么生病的不是那些恶人?我跟她说,生病有很多因素决定的,我们是很难找到理由的,最后我们只能平静地接受生病这个结果,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对疾病进行治疗。她说可能她的前世犯了什么大错。


当她躺在床在反复地祈祷“菩萨保佑”的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一种力量,一种信仰的力量。妈妈相信菩萨会听到的她虔诚的声音,菩萨会向他伸出援手。


我是一个无神论者。这个结果一定和我接受的教育有关,中国的教育是十分重视对唯物主义的灌输的,同时也十分警惕宗教思想对学生的“不良”影响。这个教育在我身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几十年中,我先后与几个不同的信仰体系有过亲密接触,然而我“百毒不侵”。然而,人过中年,经历了种种人生起伏,观察了许多人间故事,我越来越体验到人之信仰的重要性。


我帮妈妈请了一尊菩萨雕像到家里。我家里原来是没有宗教器具的。我事先没有告诉她。那天晚饭后,我把那个装菩萨像的盒子放在妈妈面前,一边跟她说我帮她请了一尊菩萨到家里,一边轻轻地从盒子里把菩萨取出来放在了她的面前。妈妈的眼睛一下子被点亮了,人的精神似乎立刻好了很多。此刻我感觉到一种巨大的信仰的能量,这种能量一时间竟然似乎把我们的屋子也点亮了一些。


妈妈连声说“谢谢”我,然后开始面对着菩萨虔诚投入的祷告,旁若无人,一直到她感觉累了,需要回房睡觉了才离开了客厅。我看着她回房的身影,非常庆幸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正确的事情。第二天,我们在家里为菩萨雕像找一个适当的地方安放,妈妈还仔细地在菩萨跟前放上了一些供品,以后每天虔诚地祷告。


十多年前我曾经跟基督教有过一次近距离接触。那年带学生去澳大利亚游学一百天,我住在一个虔诚基督徒老妈妈Ria家里。老妈妈Ria是荷兰移民,已经单身,有两个儿子,虽然她信仰上帝,她的两个儿子似乎很不以为然。老妈妈每周日必去教堂参加弥撒,儿子肯定是不去的,她看我周日基本闲在家里,因此邀请我每周日同往教堂。我与她同去教堂一开始其实是以学习英语为目的,听牧师祷告,跟教堂里的其他人交谈都是锻炼我英语听说的好机会。由于这是一个社区教堂,同去的人基本都是互相熟悉,每次活动其实也是他们联络感情的好机会。我因为每周都去,慢慢地我也成了他们这个教区的一个成员,即参加他们的祷告,也帮助他们组织仪式之后的小型聚会。我感觉宗教信仰其实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一种方式,并不需要我洗心革面、立地成佛。


三个月后,在我离开前澳洲之前的最后一次弥撒上,教区牧师还特地加入一段为我祝福,为我送行的祷词。虽然,我最终没有皈依基督教,但是这段亲密接触对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至今仍然会经常想起。十几次的教会活动经历让我感觉到一种统一的信仰的力量。教区中的人因为有相同的信仰,相互爱护,彼此信任,连接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基督教为他们设定了一些共同的生活纲领,让他们在一种相对的确定性里边互相交往和分工合作。他们有了一些共同的目标,比如说把爱带给更多的人,比如说让人时间变得更加美好。我觉得这种共同的信仰的能量至今仍然在温暖着我。


我的博士论文导师团里也有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她的名字叫Ruth Hayhoe,中文名字许美德。她是香港教育大学的创校校长,也曾是加拿大驻华文化参赞。她是一个中国通,著名的高等教育专家,对中加之间的文化和教育交流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我跟她之间从来没有过关于宗教方面的讨论,但是我始终感觉到她身上一种纯净的力量。有一次在演讲中她回忆自己的教育研究生涯,反思道最近几年她开始大胆地用宗教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教育的发展和变迁。她发现,其实很多社会学家在一些年前对宗教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的预测其实是不正确的。这个世界并没有因为科技的发展,文化的融合,而使得宗教逐渐走向了消亡。从近些年的趋势来看,宗教非但没有走向消亡,在很多地区,对于很多人,宗教甚至变得更加重要。


这个世界的运行似乎在变得越来越快,虽然多半是我们人类自己造成的。世界变快了,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了,我们似乎已经没有时间在迈出下一步之前深思熟虑地看清事物的本质。世界虽然变快了,可能也比以前更加复杂了,但是数千年来人性基本上是没有多大的改变的。当阅读写于两千多年前哲人的文字的时候,我们一定能够体验到原来古人跟我们如此的相似。人是不喜欢不确定性的,我们喜欢知道答案,希望知道原因,最好能够知道未来。然而,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我们即不能够了解全部的原因,也没有能力预测未来。我们信笃的科学至今为止也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答案,可能在时间存在的长度里也不可能为我们提供一个答案。人就是这么一种尴尬的存在。


宗教为这种不确定性之下的惶恐提供了些许安慰。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相信上帝或者安拉是有一个计划的,他们不会扔骰子;佛教徒相信有一种体系或力量是在操控着因果报应的;道家相信宇宙自然有其运行规律,我们人类适应它们就会平静幸福。科学主义虽然不是宗教,但是到现在其实它越来越像是一种信仰。我们虽然明明知道科学极有可能不会给我们提供什么终极答案或最终解决方案,但我们依然相信我们的努力会让我们越来越接近真相,并且科学会让我们越来越幸福。这种确定性的力量维持着这个世界不会轻易地被颠覆,保持着每一个心灵不会轻易地放弃追求个人和集体的福祉。


我把这些力量理解成信仰的力量。我也开始反思我这个从小就被无神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从里到外都熏陶过的人到底信仰什么?


我在加拿大生活期间由于对冥想产生了兴趣,开始接触一些禅宗的方法和道家的思想。禅宗是佛教的分支,而道家的鼻祖则是道德经的作者老子。可能是由于我小时候农村里非常接近自然的生活背景,我被“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深深吸引。在冥想练习时,我也经常想起“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复变,吾观其复”,因为它会让我进入一种脱离繁杂人世烦恼的安静状态。可我并没有变成一个对佛祖或老子顶礼膜拜的教徒,我觉得我只是吸收了这些方法和思想中对我的人生修炼有助的元素。


读博士的时候一个师妹信仰佛教,受她的影响我也接触了一些与禅宗有关的冥想方法,并且也会安排时间进行一些练习。除了特定的练习之外,禅宗静观当下的方法其实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不需要什么仪式,不需要什么特定的场合,人其实是有可能在任何情形下都进入一种正念的状态。一次雨声可以让人安静,一棵美丽的植物也可以将人带入一种愉悦状态,两个会议之间的短短十分钟时间也可以是在“守静笃”的状态下度过的。源于禅宗的冥想让我更加的平静,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中的起起伏伏,去对待工作中的种种困境和人际之间的复杂关系。我发现,现实中的人是可能做到脱离现实的安宁状态的,而我的这种安宁虽然不是直接来自于宗教的力量,但是多少也有些信仰的渊源,因为我相信世界的运行实际上有其自己的规律,我来到人间体验、观察和帮助便是,太多忧虑和干扰其实也无补于事。


师妹名字叫一心。她觉得她的父母给她取的这个名字与她后来与佛教结缘是有一些因果关系的。有一次我跟她长谈关于信仰问题,主要是向她讲述我对信仰的理解,以及我为什么至今没有皈依于任何宗教。我说,我对我相信的东西的执念太强了,似乎任何思想系统只能对它产生些影响,却不能改变它。


我觉得我因受道家的影响,我敬畏自然,崇尚自然,相信顺势而为的重要性;我觉得我因受儒家的影响,我相信人性,认为人有愿望和能力将人间的事情处理好,因此人与人和睦相处,群体与群体之间平等合作,世界也将越来越美好。寻求福祉是人性之必然,勤奋好学也是人性之本来面目,生为人也自然应该爱人和爱人性。在人性和社会未被扭曲的状态中,每个人都应该是积极向上的,都应该是仁慈宽厚的,都应该是平等和谐地追求快乐幸福的。对我来说,这是一种信仰,它是一种力量,始终让我能够保持对生活热爱的动力;它也是一种能量,经常能够在我将要失去气力的时候再次站立起来。我觉得我的这种信仰不需要一个上帝,也不需要一个既定的哲学体系,我只要简单地执着地相信着人性光茫之存在就可以。


当然,现实世界并非一个毫不扭曲的状态。这个世界有确实有太多让人沮丧,甚至让人绝望的问题,小到每个人的疾病和死亡,大到影响国家社会的战争和灾难。正因为此,这个世界,以及未来的世界需要信仰,需要这种力量和能量让它变得更加美好。这种力量可以是来自于宗教,也可以来自于对人性的信心,或者来自于任何能够有助于个人和集体福祉的信仰。

8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做饭

做饭

Comments


  • 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2020 by Xuefeng Huang.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