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华旭双语学生成长教育体系形成背景介绍
- EdTinker
- Dec 10, 2022
- 7 min read

学校教育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学校教育肯定不是一个人教育的全部。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个人自我学习和社会环境影响等等也都会对人的成长起作用,有时候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学校教育跟校外的这些教育影响又有密切的联系,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所有这些教育都作用在同一个人。比如说,家长和老师必须要协调起来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学校应该与社区的教育资源联动才能更加丰富学校的课程。很难想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南辕北辙情况下孩子会搞得清楚到底孰对孰错,也很难想象一个完全割裂于社区资源的学校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好学校。我曾经碰到一位家长,一方面希望我们严格管理学生在学校期间的电子产品使用,另一方面又竭力阻碍学校对她违规使用电子产品的孩子进行惩戒,还竟然叫来警察说是学校侵害了她孩子的个人财产权。不知那个孩子看着我们大人”演“的这出戏到底最终学到了什么好的做人道理。我们学校地处上海国际汽车城,很多教育教学资源就直接来自于这个区域内的企业,比如上汽设计师支持的汽车设计工坊课程和组织到智能汽车公司去采访。
我今天谈的是学生成长教育,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它可能与校外的教育影响可能有更加紧密的关联。简单地讲,学校教育不外乎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宇宙、认识他人和社会、和认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成长教育至少跟后面两个目的紧密相关。
学生成长教育这个概念可能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别的提法,它比很多学校讲的“德育”要宽泛一些。我们学校的学生成长教育不仅包括学生的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还包括劳动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等。我通过这篇短文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学校学生成长教育体系背后的一些思考和其中的一些内容。
学校课程建设一定是与学校的文化和教育理念紧密相关的。上海华旭双语学校的办学愿景是“创办一所影响世界的中国学校”。创校校长龚德辉女士在创校之处就提出了这个听上去极具野心,同时又极有中国崛起大背景下的时代感的愿景,并以此指导学校长远规划。作为一所涵盖义务制教育小学和初中,以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中国学校,“我们致力于融合东西方优秀教育理念,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的优质现代教育”。这是我们每一个华旭的教育工作者日夜努力而希望为社会和学生创造的价值所在。我们用校训“学为日进,人为日省”,敦促每一个学生和教师每日反思,持续进步,成为真正的紧跟时代脉搏的终身学习者。
教育教学最终要落脚于每一个具体的人,因此,我们那用一句简单又高度契合学校愿景和使命的话概括学校的育人目标,即“我们致力于培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成功的学习者。” 作为一所具有国际理解教育特色的民办学校,我们深知我们的教育使命之所在,因此,我们不仅像其它学校一样努力夯实学生的中国文化基础,同时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在全球范围内生存和生活的能力。多年来,华旭的教育逐渐形成一些在其中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公认和坚守的教育价值观,包括“优质、融合、多元和关爱”。这些价值观来自于我们所有教育设计和教学活动特征的高度凝炼,指导着我们管理者的思想和我们教育实践者的行为。
在国家课程和国际课程元素融合的基础之上,我们学校也正在系统性地梳理和建设一系列具有华旭特色的校本课程项目,其中包括如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全生涯规划课程、STEAM课程,以及本文所介绍的学生成长教育体系。我们所建设和实施的校本课程项目往往具有十二年一贯制这个显著特点,华旭成长教育体系也是涵盖了一到十二年级的学生在校成长教育的方方面面。
这个成长教育体系是我们学校一到十二年级的教育工作者在创校校长龚德辉女士的带领下完成成,其中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的负责学生成长教育的校长助理,以及全校负责学生成长教育的校长助理付出了很多整理和撰写的努力。我作为执行校长也参与了体系的理论研究和总体框架搭建部分的工作。
体系首先说明了与学校教育理念和文化传统之间的紧密关系,然后在总结学校实践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体系提出了具有华旭特色的成长教育培养目标,它是对学校育人目标的具体化诠释。体系进而说明了学校成长教育的总体设计思路,以指导每一个学部的具体设计和实施工作。作为一个完整的校本课程设计,体系清晰地罗列了学生成长教育的学习内容、实施途径、资源保障和课程评价。
在华旭培养目标中有三个关键词,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际竞争力”、和“成功的学习者”。在日常教育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需要一个更加接近实践的对培养目标的诠释。结合学校多年的国际化教育实践,尤其是对国际文凭组织教育项目的深入探索,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全人教育的定义,同时又融合了中华传统教育价值观,我们将学校具有国际理解教育特色的全人培养目标用四个发展纬度和十二个学习者素养目标来表述。学会做人,包括三个学习者素养,即坚持原则、胸襟开阔、全面发展; 学会学习包括积极探究、知识渊博、和勤于思考 ;学会做事包括勇于尝试、及时反思、坚韧不拔;学会共存包括善于交流、懂得关爱、学会尊重。
做人和学习应该是很多学校都很注重的全人培养目标,而我们学校更是强调了学会做事和学会共存的发展纬度。首先,我们认为学生在课堂所学应该和现实世界的问题相结合,这样不仅会促进学校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培养学生将学术知识和技能用于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事情。比如,在STEAM课堂上学生会学习设计建筑甚至城市,把他们对改进生活和改变世界的想法变成现实。到了高年级,学生更是有能力直接参与学校的管理和校外的一些公益活动或社区服务。我们鼓励学校内的学生会或学生社团通过组织活动的形式改善学习环境或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比如,我们高中部的一年一度在汽车博览公园举行的师生欢乐跑活动就是全部由学生策划和组织的,成为每年学校的一个倡导健康生活、丰富校园生活、同时有增进师生感情的名片活动。
华旭双语学校是一所以国际理解教育为特色的学校,教师团队中有不少外籍教师和相当数量的海外留学归来的中国籍教师,高中阶段的觉得部分学生最后会选择到海外留学。因此,培养学生与不同文化的和不同国家的人共同生活、学习和合作的能力是我们学校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任务。学校教育体系中承载这个功能的主要是由不少外教参与的四学院的建设和实施。尤其在高中部,艺术、体育、文学和科学四大学院的院长均由外籍教师担任,她们每两周组织一次各学院的集会,与本学院的师生讨论学校和学院事务和活动计划的实施。四学院经常联手组织校级的学院比赛,包括比如学院的唱歌比赛、篮球比赛、诗歌写作比赛等等。学生在外教领衔或参与的学院中,不仅锻炼了各种社会能力,也体验了学院内部的各种民主讨论和决策过程,更是锻炼了用英语进行各种沟通的能力。
在我们华旭双语的文化和教育语境之下,我们分别定义了四个全人教育发展领域。学会做人,成为一个热爱国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诚善良、坚持原则、胸襟开阔、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学会学习,习得知识和本领,学会学习的方法,拥有积极探索、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为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奠定基础;学会做事,学会应对事件的方法,在日常学习、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积累经验;学会选择并对自己的承诺负责;在挫折中及时反思,坚韧不拔;学会共存,学会尊重、理解、包容、合作,成为善于交流、懂得关爱的人,并体现一定的领导力。
我们认为,华旭学生成长教育体系所采纳和定义的四个全人教育发展纬度和十二个学习者素养很好地描绘了华旭学生的一个典型画像,代表了我们学校的育人目标的一种可见的诠释。教师不仅将学生的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这些学习者素养建立链接,也在学科教学、选修课程和跨学科学习模块中培养学生的素养。一些老师把这四个维度的发展目标和十二个学习者素养张贴在自己的教室里,在活动和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引用,聚焦所有教育行为的目的。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上海华旭双语学校学生成长教育体系的特征。首先,它是一个12年一贯制的全程设计,它不仅定位正确目标清晰,而且各个学段的教育主题十分明确,成长教育的内容设计也非常完善。其次,整个体系凸显了“全人、全纳、全程、全员”四个特点,即全人教育理念指引、面向每一个学生、渗透到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以及所有中外教师参与到成长教育中来。第三,这个体系的设计即考虑了国家公民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的兼容,贯彻了学校“致力于培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成功的学习者”的育人目标。第四,这个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兼顾了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将一些国家课程的要求,比如劳动教育融合其中,也将一些有社区和学校特色的活动纳入其中。第五,这个体系的设计不仅总结了华旭办学七年来的学生教育实践,将很多卓有成效的做法发扬光大,同时也参考了学生成长教育,尤其是全人教育的理论,确保体系不仅是科学的,也符合学校实际情况。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