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2019). 未来学校. 中信出版集团
未来的学习中心
-可以网络型,也可以实体型
-不像现在的学校那样是孤岛,而是批次连接的
-学生不用在一个学习中心学习
-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没有固定教室
-可能不需要校长室,而是以教师引导,学生自组织管理
-没有统一的教材
-全天候开放
-没有学制
![](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4a4f2e_78ef999f6669412c9550180e30b994de~mv2.jpg/v1/fill/w_500,h_500,al_c,q_80,enc_auto/4a4f2e_78ef999f6669412c9550180e30b994de~mv2.jpg)
新型全网络学校
Stanford Online High School p.38-p.41
全网课,650学生,教师68%博士学历,学校成绩加州第一、全美第三
Full-time, part-time, 和single-course学生
40多个学生社团
假期学生地区聚会和全体聚会
毕业周活动
未来的课程
“课程的丰富性决定了生命的丰富性,课程的卓越性决定着生命的卓越性” (p. 105)
斯宾赛为现代基础教育的分科课程体系奠定了基础,他将人类活动按照重要程度划为五种:
1.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2. 获得生活必需品而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
3.抚养教育子女的活动
4. 与维持正常社会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
5.在生活的闲暇时间满足爱好和感情的各种活动
未来学习中心的基础课程体系设计:以生命教育课程为基础,以智识教育课程、公民教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为主干,并以“特色课程”为必要补充。
“生命教育课程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核心理念,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旨在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生活,幸福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从而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p. 115)
“智识教育课程,落脚点在于‘真’......课程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形成以统领知识的智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主要采取项目制学习与主题式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p. 117-118)
“公民教育课程,落脚点在于‘善’。“ (p. 118)
"艺术教育课程,落脚点在与‘美’ (p. 118)
以上课程不应该超过学生学习总量的50%,其它学习时间学生可以选择体现个性的特色课程。
Leo: 极其理想化的一个课程设计蓝图,感觉没有一个自上而下而下的宏大计划,不可能实现。缺了体育,可能是包括在了生命教育课程里了吧?
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平衡
“长期以来,社区在教育中的作用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和家庭都是处在一定的社区之中,社区是家校合作的重要空间环境和文化环境,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p. 60)
美国学者乔伊丝. 爱泼斯坦“交叠影响域理论”,家校社合作共育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共同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产生叠加影响的过程。(p. 60)
Leo:这个观点类似与古德莱得(2014,中文版)研究中的观点,即学校的教育作用是有限的,应该发挥其它社会机构的作用。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