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11062b_cc7f080c6002495fbba5551e48b2cb22~mv2.jpg/v1/fill/w_980,h_641,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11062b_cc7f080c6002495fbba5551e48b2cb22~mv2.jpg)
谦卑的字典意思为“虚心,不骄傲自满”。谦卑一词常用于小辈对于长辈,下级对于上级,或者学生对于老师的态度。谦卑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优秀传统美德之一,比如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先生,还有宋朝杨时去拜访理学家程颐时的“程门立雪”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我们当代人受到很多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西方文化让我们越来越关注自我。这些影响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我们对谦卑的意识。我觉的我前两年也有点得意忘形,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都有些居功自伟,不仅阻碍了工作的进程和自我发展,更是伤害了身边最最亲近的家人。我的本命年虎年刚过,我决定好好反思和学习一下谦卑。
西方社会也是崇尚谦卑的。我在加拿大读博士的时候,身边多伦多大学里的大部分全世界知名的大教授都是待人谦和虚心并乐于助人。在基督教还是西方社会主流信仰的时候,谦卑其实是成为一个基督徒的先决条件,也是一个基督徒进入天国的必要条件。圣经里解释的谦卑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也是一种内心的态度。凡人对于神来说毫无价值的生命是基督的牺牲所换来的,因此人也要内心考虑他人,行为上服务他人。如今西方社会可能正在加速世俗化,以美国为例,据基督邮报刊登发布的一项2021调查显示,近些年教会成员持续减少,而无宗教信仰的队伍不断扩大。缺少了宗教中谦卑精神约束的西方社会,整体上是不是会有更多的“傲慢与偏见”我们暂时就不得而知了,只是希望东方社会的人不要太受这个负面影响。
和圣经中所讲的谦卑一样,社会生活中真正的谦卑也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同时有行为来表达。谦卑应该是思想和行为合一的事情。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理论来解释,对谦卑的认知和行为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是合一的,不可分割的,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既然两者不可分割,那如果某人心里想着谦卑却没有实际行动去大胆表达则可能是早期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如果某人行动谦卑内心却狂妄无比,那就是十分虚伪了,这样的人比胆小怕表达的人更加可怕。我活过半百,越来越体会到活人其实是可以变得很可怕的。回想我小时候怕死去的人其实是最幼稚不过的事情,死亡是把肉体和灵魂毫无保留地全部归还给了宇宙,本质上是最最谦卑的事情,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上海民办平和学校校长万玮在他的《教育只有一个主题》中谈到他对谦卑的认识。他认为谦卑分成三个层次,一是表面谦卑,这在行为层面,二是思想谦卑,这在认知层面,三是心灵谦卑。我一时不甚理解这第三层谦卑。于是我试着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论继续解释心灵谦卑的含义。王阳明“四句教”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将此运用于对万玮校长所说的第三层心灵谦卑的理解,也就是说,最高层的谦卑由心发动,开启意识而促成正确的认知,最后以行动去完成。
用心理学的概念解释,也就是说真正的谦卑应该来自于潜意识。潜意识来源有两个,一是与身俱来的本能,二是后天的影响。我们改变不了前者,但是我们应该主动去影响后者对我们的影响。后天形成的潜意识都源自于过往事件的深刻影响,它们进入潜意识,指挥着我们行为的动机。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涮选自己的所见、所听、和所为。
前几天在“得到”听书中初步学习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口述并在2022年出版的《往里走,安顿自己》,其中有一段讲到许先生如何保护自己的内心,虽然九十多岁他的一生经历无数苦难和悲苦,但是仍然保持对人性、人生和民族的希望。他有一个生动比喻,人暴露在外部世界的信息里,就如同跳进泥潭里洗澡。有的人出来,全身沾满泥沙污秽,不知怎么打理。而有的人出来,就冲洗干净,身上清清爽爽。这个冲洗的过程就是甄别取舍的过程。许先生讲的保护内心在我看来就是指人应该有意识地塑造自己潜意识的过程。
我2018年结束在加拿大六年的学习和工作,回到国内寻求事业的发展,妻子和儿子暂时留在了多伦多,以期日后职业方向确定后重聚。这五年中工作和生活上出现了太多的变化,经历了太多的曲折。社会对国际教育态度的转变,中国教育政策的快速巨变,疫情三年对社会人性以及教育的影响,中国政治氛围的渐变,等等都是塑造了这些曲折的历史大背景。虽然在社会变化的大洪流中,我一个小小的教育领域的工作者的体验实在是轻如鸿毛一般,但是当每一个具体的波折击中每一个具体的血肉之躯时都必将是翻江倒海的苦痛。回想五年,我自己能意识到的心绪变化大致可以归纳为从第一年的不知天高地厚般的骄傲,到第二年的从头开始般的谨慎,到第三年的小有成效时的自满,到第四年的似有失去天时地利般的无奈,再到第五年的偶有屡经打击后的颓丧。
这些心绪变化以及跟它们伴随的事件一定是对我的内心或者说潜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了。潜意识决定了行为的动机,因此虽然我努力保持头脑的清醒,但是我觉得我在最近几年当中一定做了一些愚蠢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对工作上的伙伴,对身边的朋友,尤其对自己的家人一定是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
我感觉我失去最多的就是对待亲人、长辈、老师和领导的谦卑之心。心灵谦卑,或者说潜意识中谦卑的缺失造成了我对他们的判断力的扭曲。我应该如何看待他们对我的包容?我应该如何看待他们给我的建议?我应该如何看待他们日常言行?因为未知,我可能对一个陌生人怀有真正的谦卑之心,也在行为上自然地表露谦卑。然而,当身边熟知的人把他们的缺点、短处和他们对我的爱全部暴露在我的眼前时,我若能保持由心到意到知,最后到行的谦卑,这才是真正要达到的修行结果。在这一点上,这五年下来我觉得我是个失败者。
这五年感觉特别长且慢,尤其在我的成长方面。丢失了谦卑无论在品性和能力上都是长进不大的。好在这五年不长,只是人生的十几分之一,我自认为还有机会去学习,并对身边的人补偿。苏格拉低说,知道自己的无知是最大的智慧。我在快到五十岁时能够稍微悟出这么一点人生的智慧也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逝者如斯夫,时间长河不会倒流,没有必要纠缠于过去的影响,倒不如努力甄别取舍往后所听、所读、所思和所行,小心谨慎地维护好自己的内心,让更多美好进入我的潜意识,让谦卑再次主导我待人接物行事的动机。
共勉,还是反复读了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