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谈谈臣服

EdTinker


著名歌手那英有一首歌叫《征服》,其中高潮部分的歌词唱道“就这样被你征服,切断了所有退路,我的心情是坚固,我的决定是糊涂……”。这里讲的应该是爱情关系中一方心甘情愿臣服于另一方时的感受。听上去似乎也有些无奈,因为还认识到自己可能是“糊涂”的,假如决定是错误,那自己可要买单吞下人生苦果的。


人间爱情欢喜结果白头到老的确实不少,但是最后一地鸡毛收场的也比比皆是。但是处在热恋中的人可能往往认为鸡飞狗跳的总是别人家的事情,自己的爱情故事可总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就像歌中所唱的女主角那样,即使认识到自己可能是错的,也要死心塌地地被征服。那是可爱又可怕的爱情魔力,从未臣服过的人可能还趋之若鹜呢。


这是开头先戏说一下臣服。其实臣服可以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它可以运用到人生的很多方面。很多人说臣服是一种智慧,是一种无条件地、不加判断地接受当下现实,与自己和周围世界和谐共存的为人处事策略。表面上看臣服似乎是退缩,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不敢有所作为的懦夫表现,然而往深层次想真正的臣服可能并非无奈之选,而是一种认清事情本质和自身实力状态的明智之路。真正的臣服可以说是包含了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智慧的。


臣服可能出现在面对权威或者强权时。权威可以是学术方面的,也可能来自于家庭或者组织中地位的差距。比如某个年轻的学者完全臣服于另一个有极高学术造诣的专家,研究完全按照那位专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所做的工作基本上是对既有理论的运用和已有方法的改进。虽然年轻学者也在为学术研究做出贡献,但是创新性总是欠缺了一点。当然,等到这个年轻学者慢慢成熟,具备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挑战老师甚至另立门派的也不少。西方哲学奠基人之一的亚理斯多德曾是柏拉图的学生,但是他的一句名言却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他就批判了老师的过于唯心的哲学体系。


遇上固执而专权的家长时,有些年轻人可能会采取抵抗或者逃避的做法,造成家庭关系不是疏远无比就是剑拔弩张。我年轻的时候也经常采取这两种态度,到最后只能是我过我的她们过她们的生活。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心性也不断得到磨练,我似乎也逐渐找到了处理这些问题的第三种方式,那就是除了逃避和试图改变现状之外的臣服之道。


我丈人是一个非常固执极其优个性的老人,家里的做事规则只能他一个人说了算。丈母娘离世之后丈人的这个特点愈加明显,大有家里反正就我一个人最大,因此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姿态。我常去枫泾看他,一开始非常极不习惯他设定的各种游戏规则,比如菜一定要这样搭配那样烧,东西一定要到什么商店买,锅碗一定要怎样放等等。我尝试着反抗了一阵子,惺惺地铩羽败下阵来,最后只能选择臣服,还是什么都按照他的规矩来吧,既然这是他的阵地。从此风调雨顺父慈子孝,他也欢迎我去,我也有个随时可以去的郊区住所换个环境放松身心,有时还能跟他一起品品红茶,听他唠唠千年古镇陈年往事。


面对强权时的臣服的原因就可能复杂得多,有的可能是为了暂时求生,有的是为了保存实力,而有的可能就是简单不过的投降了。中国的末代皇帝溥仪就选择了先向日本皇军投降,后来又成为新中国政权的一个普通公民,虽保全了性命,但人生几个阶段的地位差距犹如上天入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臣服故事可能是《吴越春秋》里记载的越王尝粪的故事了。越王勾践战败后表面假装臣服,实为卧薪尝胆,立志日后东山再起。越王为了取得吴王夫差的信任而“求其粪而尝之”,被放回越国后发奋图强,最后灭了吴国。


臣服还可能是宗教信仰方面的。我跟我一个朋友聊起过这个话题,她选择臣服了佛教,认为它能够指引她的人生,抚平她的内心。我跟她说我似乎从未找到让我臣服的宗教哲学体系。其实我试过几个,比如天主教和佛教,都是看着看着就不服起来,觉得这个也不对那个也太假,更不用说让我相信,只好感叹自己受批判性思维的毒太深,只得放弃。有一段时间看得比较多的是道家的思想,也只是想从中吸收为人处事的智慧,离臣服成为一个道士应该还很远。有时候我也羡慕那些找到信仰的朋友,我能感觉到他们放下内心斗争而臣服于一种思想的快乐。


臣服当然是有代价的,意味着要放弃另外的可能性。明代儒家圣人没有选择皈依佛门,因为他认识到臣服佛教则意味着要放弃他很重视的天伦之乐。他的可能性就是在人间创造力阳明心学。仓央嘉措只能臣服自己的活佛命运,他的代价就是只身呆在庙宇之中,最多只能写下“世间安得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感概。


最近看得比较多的是有关心灵方面臣服的内容。美国著名冥想大师迈克尔·辛格(Michael A. Singer有本畅销书的书名就是《The Surrender Experiment 》(臣服实验)。这本自传讲述是他40多年的人生奋斗和内心历程,故事开始于他20几岁还在攻读经济学在读博士时。他那时为了摆脱内心矛盾困扰,开始成为一个独居佛罗里达密林中的冥想者。他的人生在他决定放弃对自我的偏见,大胆放手让其生命本身来执掌人生之舵时,却开启了一段不同寻常的,世俗意义上极其成功的人生之旅。书中他说“如果生命让一些事情发生,那我就把它们都当作是来引渡我的。如果自我要抱怨,那我就用一切机会让他放手,然后向生命臣服。”可以说向生命臣服反而让他有了更好地驾驭生活的能力,他成为成功的创业者,同时也是很多人追随的冥想大师,他当时在密林中的小木屋The Temple of Universe成为冥想者的圣地,他还是数本畅销书作家。


最近断断续续也一直在看心灵读物经典埃克哈特.托利的《当下的力量》,书中也后不少对臣服的解释。臣服是不加判断地接受当下的一种状态。如果处在了一种自己不愿意看到的,让自己不快乐的情形之中,一个人能够采取的态度也就三种,逃离、改变它、或者臣服。从作者来看,如果既不可能改变它,也不可能逃离这种状态,那么容许自己处在矛盾心理之下却暂时屈服是最最不可取的徒然消耗生命能量的选择。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无条件地接受这种情形,然后在一种临在的状态下不加判断地观察它。没有无奈,没有放弃,也没有屈服,只是静静地观察和体验自己所面对的情形。如果真正地做到了这样的臣服,那么当下的力量会让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现,或者也许问题本身也会自己心境的改变而消解了。


其实很多问题都是来自于人的欲望。人不断地追求着想要的东西,也不断地被自己不想要却偏偏出现的东西所折磨。迈克尔·辛格认为这种要和不要都是欲望的表现形式,无止境的满足欲望不能给人带来快乐,停止对欲望无休止的追求才是真正快乐的开始。而停止了无休止的欲望的人应该就是最最接近自己生命本质的,人要臣服的是自己的生命本质,因此若要让生命引渡,首先要做的就是勇敢和明智的停止无休止的对欲望的追求。欲望可能是身体的、物质的、金钱的、权利的、地位的,人若臣服于这些就永远不得安宁和快乐。过去没有满足的欲望让人抑郁,人又会因为未来可能无法满足的欲望而焦虑,忘记了过去和未来,臣服于当下的生命,生命即以快乐安宁而回报。漫长人生都是以无数了当下时刻组成,快乐安宁的当下即快乐安宁的人生。

123 views0 comments

Recent Posts

See All
做饭

做饭

Comments


  • Facebook
  • Twitter
  • LinkedIn

©2020 by Xuefeng Huang.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