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wixstatic.com/media/4a4f2e_87f6833a151343afa8c6cc0c342fe7ce~mv2.jpg/v1/fill/w_980,h_1307,al_c,q_85,usm_0.66_1.00_0.01,enc_auto/4a4f2e_87f6833a151343afa8c6cc0c342fe7ce~mv2.jpg)
Photo taken in Anting New Town in May 2022
近两个月走了很多路,大概加起来有三百公里了。安亭新镇离我崇明老家不到一百五十公里,因此,最近走的路用于步行回家也可以一个整个来回了。可惜上海新冠疫情封控从三月底就开始了,至今快五月底了,路上不让开车,也不让行人随便跨区走路,步行回家其实也就是脑子里一个好玩念头罢了。
疫情封控期间其实有时候是连居住的小区,或者更严格时连居住的屋子都不能离开的,外出放风散心成了不可能,镇上的健身房也是关门大吉,因此,找机会行走成了我主要的放松身心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我一直怀疑自己是有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s (ADHD)的,也就是俗称的多动症,虽然我没有去检测过。长时间不走动我觉得我是要被憋疯的。我妈妈还在世的时候就经常说起我小时候如何爱好不受拘束地碰跑,说我如何从托儿所破门而出穿过跟我一样高的稻田逃回家中。好在现在我居住的安亭新镇其实也是关不住人的。
安亭新镇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虽然不再是农村,但它跟上海市中心的绝大部份街镇都不一样。这个据说是由德国建筑规划师领衔设计小镇,布局和外观和我去过的任何一个中国式新镇大不相同。其实新镇核心区的几个稍早的小区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德国小镇,只不过里边的居民少有高鼻梁白皮肤的欧洲人。更特别的是,新镇内的大部分公寓小区都是开放式的,每一栋楼虽有安全门禁,可行人却从四面八方进出小区,因此居民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路线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小区外的马路上的,不必像中国传统小区那样一定要走到某个大门才可离开小区。当然为了安全考虑,车子进出小区还是只能走几个有门卫的指定通道的。以前有亲戚乘坐公交车来我租的公寓来拜访,每次下楼接人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为接人的和被接的都搞不清楚应该是从哪一个位置进入小区。
这样的开放式小区其实是没有办法进行封闭式管理的。上海疫情防控把所有地区分成三个区,防范区、管控区、和封控区,到了安亭新镇里边统统会变成防范区,除非真的用钢铁围栏并加上大锁把某个小区重新封闭起来。我对面小区有几天是封控区,居委胡乱用塑料绳子围了点装装样子,可我明明看到有一些不自觉的人不知从小区的哪个位置突然冒出来到马路上溜达。幸好我所住的小区内从来没有出现过新冠阳性,所以四面八方可以进出的情形一直没有被任何形式地限制过,因此我是天天可以走出小区在新镇内行走的。
居家办公和到学校上班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活动半径大大地缩小了。原来需要从家里到学校,到了学校还可以满校园跑,虽然只是工作需要,却也是活动身体,并保持思维活力的好方法。现在整天呆在家里,而且还需要长时间坐着并盯着电脑屏幕,一整天下来往往是后颈僵硬臀部酸痛两眼干涩并浑身冒冷汗。出门哪怕胡乱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看看自然界丰富的色彩不仅成了心理上的渴望,更是身体健康所必须。因此,我管他妈的各种微信群里狂轰乱炸的“升级管理”、“足不出户”、“静默”、“静态管理” 等等指令,一到工作做完以后,不论白天或黑夜,我必然先用口罩严格保护好自己,逃离公寓和小区,然后绕着安亭新镇内的环形马路策马加鞭地行走一回。
安亭新镇被一条叫做安德路的环形马路所环绕,马路总长度大概四公里左右。马路两边绿化极好,人行道、自行车道、和主要行车道更是一应俱全,因此安德路平时就是跑步、行走和自行车爱好者的天堂。我每次都是走完整一圈,有时候极快,为了获得大汗淋漓的效果,有时候也会慢慢散步,为得只是放松一下身心,让思绪像断线的风筝一样乱飞。有时候我也练习冥想行走,那就只是行走了,只关注行走的每一步,让自己摆脱无意识的大脑活动。不论何种方式行走,每次走完必定是身轻气爽,头脑清醒,有时还会饭量大增。
我四月初在新镇上行走一般选择在晚间,这样不容易让人注意到,也不会有跟人接触而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危险。我住的公寓楼就在马路边上,由于不要到达小区大门,因此一下楼一个拐弯就是在街上了,神不知鬼不觉。刚开始的时候路上极少有像我这样出来溜达的人,进入四月后期以后,我发现路上的锻炼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先是少数的个人锻炼,到后来就有拖家带口甚至邻里结伴的了。
新镇作为一个生活区域其实只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其余的地方都是被大河或者高速公路阻隔,因此里边的居民必定感觉像在世外桃源一样的安全。虽然新镇内也偶尔出现过几例新冠阳性,但是从来没有像上海其它有些区域那样蔓延失控。这样的观察和判断其实也是我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出门溜达的基础。
我是从膝盖上受伤之后开始喜欢上行走的,在这之前我其实是一个跑步爱好者。天天跑,后来就把半月板跑坏了。几年前帮我治疗半月板的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的医生跟我说跑步是最好不要了,但是走路是可以的。听完医生这个建议后的没几天我就瞒着他踏上了去敦煌参加一个戈比徒步营的行程,那次三天一共走了70多公里,膝盖竟没有从此废掉,给我增加了很多恢复的信心。去年十月又去参加了一次戈壁行走,变本加厉这次走了近140公里,膝盖也没有大碍,应该是得益于几年内的坚持行走锻炼,加上大半年时间跟随一个健身教练进行的恢复训练。行走老少皆宜,只要腿不折不断是一直可以作为终生锻炼方法的。
行走可以给人带来很多好处。我知道快走可以当作很好的有氧运动,因此当我没有时间去健身房的时候我就经常靠快走来满足必要的运动需求。慢走也是一种很好的全身运动,至少可以让身体保持活力。慢走的时候可以听小说或听新闻,有时候甚至可以打电话,这样可以做到时间更加高效地使用。我最反对的就是一边散步一边看手机。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人,甚至我还看见有人一边散步一边打电子游戏的。幸好安德路是一条环形道路,不然这样的沉迷游戏的人估计不是被车撞了就是会错过了回家的路。快走的时候我最爱听一些快节奏的音乐,谁唱的唱的是什么不那么重要,只要嗓音优美加上轻快节奏的就行。在户外走路还可以让自己保持健康肤色。封控一个多月后一个朋友在新镇内见到我,很诧异地问我说怎么屋里关了这么长时间确晒黑了呢。我哈哈大笑说我的屋子怎么可以关住阳光呢?
行走不像很多其它运动那样一定要找到伙伴。行走可以一个人进行。哪怕是两个人的运动项目都需要跟别人协调时间,这在生活和工作十分紧张的城市里变成一种奢侈。学校里组织过一个羽毛球社,可是往往由于难以找到玩伴而只能放弃。学校里也有足球队,组织起一次活动的难度就更大了。行走不同,想走随时可以迈开步就走,想快就快,想慢就慢,随心所欲,绝不迁就。行走还不需要什么装备,一双轻便舒适的鞋子就行。跑步也有这个类似特点,只是我现在为了保护膝盖而不能再跑。行走和跑步的这些特点可能使得它们成为病毒传播期间最好的户外运动方式。行走的那些简单随性的特征跟我的生活态度可能正正好契合,因此,不管以后如何生活状态,我想行走都可以伴随我走过人生的风雨起伏。
哈哈😂我也是太经常慢跑把半月板跑伤了,现在都有点不敢慢跑